首页   |  中国科学院
当前位置: 首页>科技信息
中国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
作者: 来源 : 时间:2014-09-19 字体<    >

    

  (央广网西昌10月24日)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今天(24日)凌晨2点,伴随着橘红色的烈焰,飞行器划破长空,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,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准确进入预定轨道。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。
  

 

   此次发射的飞行试验器,其实就是嫦娥五号的“探路小兵”。换句话说,发射这个飞行试验器,是为了通过真实飞行,给之后的“嫦娥五号”安全回家积累宝贵经验。因此,本次试验的难点,其实不在发射,而是在返回上。

  一股橘红色烈焰中,捆绑着2枚助推器、18层楼高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,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、远地点高度41.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。

  这次试验任务是为探月三期绕落回中的“回”奠定基础,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。而火箭的成功发射,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。

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:星箭分离点十分精准,可以说实现了100分,发射成功是本次任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,后面还要实现奔月、绕月、离月、再入返回,以及着陆五个阶段,返回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,为嫦娥五号工程提供重要的依据。 

 

 任务实施期间,我国“远望”号测量船队、国内外陆基测控站,以及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,共同组成航天测控通信网,为任务提供持续跟踪、测量与控制。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,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。

  从月球回家,再入返回试验难在哪儿?“控制技术”首当其冲——飞行试验器要求高精度自主导航、指导控制,也就是GNC技术,原因是飞行试验器的飞行目标是月球,但月球并不是固定不动的,GNC服务舱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戴居峰说,这就好比从一千公里以外瞄准一个摇晃的硬币,怎样才能让飞行试验器“一去一回”安然入轨?

  戴居峰:大概飞行了四、五天后,月球才会过来,所以是一个交会过程,还有就是月球本身有一定引力场特性,和地球不一样,非常不规则,而我们这边设计的轨道就是要利用月球的不规则特性,把这个轨道扭转转弯,让它能飞回地球,飞回来之后,我们要把它准确的送入一个叫返回走廊的窗口。

    

  再入返回的过程中,飞行试验器将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,也就是首次进入大气层后,飞行器会自动弹起,重新冲出大气层,然后二次进入大气层,返回地面,这是本次任务的重中之重、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的地方。戴居峰解释说,选择这一方式还是与飞行试验器的速度有关,为了不被地球引力拉回来,它必须以接近11.2公里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飞出去,这是此前我国航天器在返回时从没有达到过的速度:

  戴居峰:如果直接返回时以11.2公里每秒的速度通过大气层再着陆,是必然要摔毁的,速度太快,大气层的气动阻力不足以抵消高速返回的飞行器,所以,我们设计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延长飞行器在大气层飞行的轨迹,达到几千公里的航程,同时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,整个航行最后要落回中国。

  为了解决高速飞行的问题,我国完成了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首个气动力、气动热数据库,并突破了相关验证技术。具体而言,高速飞行器在与大气层高速摩擦过程中,表面大量生热,甚至可以变成一个通红的“大火球”。确保飞行器内部安全和正常工作,成为当务之急。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郝希凡介绍,正因此,我国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密度烧蚀放热材料,突破了高热流密度、大加热量的热防护技术:

  郝希凡:热流密度高就是火苗大,总加热量大就是烧火的时间长,通俗讲是这样,那么相应的我们就是设计了一些新型的防热材料,防热结构也做了大量的实验。

 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,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航程、最大范围的航天器回收任务。

  探月工程飞行试验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伍:这个航程还是比较远的,跨度比我国的这个南北跨度5500公里还要长。

  按计划,我国将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,实现月球表面的无人自动采样并返回。届时,嫦娥五号将在海南文昌发射。

  随着再入返回试验的开展,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已经拉开序幕。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郝希凡表示,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展开的探月三期任务,就是“要从月球把土壤带回地面”。目前我国还没有从任何一个地外天体,自己拿回过一块土壤、一块石头,所以,探月三期的意义不言而喻:

  郝希凡:从工程上,一定是个创新、创举,标志着工程上长足的进步。从科学上,什么时候能把东西看得最透、最明白,一定是我们拿在自己手上,拿到我们自己的实验室。从科学上有一个更深刻、更直观认识月球的手段。从理想角度,我们的步伐开始迈出地球。

  

 

摘自:http://news.ifeng.com/a/20141024/42287106_0.shtml

  
相关附件
相关文档

实时咨询

问图书馆员:

问学科馆员:

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0号 陕ICP备05007611